2022 – Q3 Job Market Update
就職市場概述
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報告顯示,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強、供應鏈缺料狀況改善,以及產品漲價影響,2022 年第 1 季經濟成長率較去年同期成長 3.14%。在國際新興科技應用及企業數位轉型需求仍持續增加、各國落實基礎建設等激勵下,預估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達3.91%。
內需市場來看,第 1 季網路消費活絡,且在放寬防疫管制措施及政府振興方案挹注下,第 1 季零售業、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年增 4.10% 及 4.98%。但交通、休閒娛樂消費受天候及疫情反覆影響,仍顯疲弱,大眾運輸載客量仍減少 1 成。
2022年7月底較4月底人力需求淨增減人數:依行業
資料來源:勞動部 111年第 2次人力需求調查
從勞動部發布資料顯示,因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增加、台灣採取防疫與經濟並行,看好暑假旅遊消費旺季商機,預計 2022 年 7 月底較 4 月底人力需求增加8.7萬人。主要人力需求產業仍以製造業為主,需求淨增加 4.2 萬人,主要來自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的需求(59.6%)。批發及零售業、住宿及餐飲業則因為暑假旅遊旺季來臨,預計人力需求淨增加 2.2 萬人。
2022年7月底較4月底增加人力原因
資料來源:勞動部 111年第 2次人力需求調查
2022 年 4 月季調失業率為3.62%,較前一年同月份減少0.02個百分點,當月平均薪資為46,672 元台幣,較前一年同期成長了2.75%。總失業人數為43萬人,其中,失業率最高的年齡層為 20 至 24 歲者,達 12.26%,多因初次尋職、職場調適階段所致。
企業招募需要更有彈性,跨領域人才創造新可能
2022 年上半年國際戰事發生、物價通膨等大環境變化,對於人力市場的影響雖不顯著,但第二季台灣面臨嚴峻疫情,對於服務業、餐飲業仍有影響。但與去年疫情嚴峻時期相比,今年隨著全球各國實行與疫共存的政策、開放邊境、市場需求持續看好下,可望帶動第三季各產業的人力需求。
從人力供給面來看,除了少子化因素,加上新世代族群在畢業後選擇繼續進修,未必馬上投入就業市場,使人才荒仍持續。同時,求職者逐漸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,傾向選擇可以維持生活品質的工作,而不選擇需要配合輪班、加班類型的職缺,造成半導體製造業與製造商的人員流動率提高。
面對市場缺工的既定事實,企業在選才流程上需要更有彈性、快速,否則會面臨長期找不到人才的狀況。企業要爭取人才,需要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水準與友善的員工發展環境。
同時,任用主管在招募時,需要有開放的心態接受不同產業背景的人才,彈性放寬選才條件,例如區塊鏈等新興產業尋找人才,除了在產業內尋求人選,也可跨產業尋求有使用相同工具開發經驗的人才,或具有類似技能應用經驗的人才。此外,企業除了著眼於人才的即戰力外,也可透過內部培訓,讓就業新鮮人有機會成為團隊生力軍。
此外,混合型工作(Hybrid Work)模式是未來工作的趨勢,公司該思考如何平衡Work from home及Work in house的工作內容,以吸引更多不同地區、國家的人才。
企業也會開始檢視,為了提升人才競爭力而提升的薪資與福利,是否有效的反應在員工績效上?例如在疫情期間所建立起的遠距、混合型工作型態,是否真能提升員工生產力與績效?哪些職務適合遠距或混合型工作型態?企業可利用數位化平台或系統,評估新型態工作模式的績效。
從派遣人力市場來看,因為疫情、數位轉型讓企業對於人力彈性需求提升,帶動派遣人力的需求成長,科技、醫藥等產業仍是需求大宗。餐飲、物流等人力需求仍在、亟需新血加入的建築營造業也有需求,但人力供給仍相對較少。企業在招募派遣人力,或人才考慮派遣職缺時,雙方都需要加快決定時間,否則好的人才、好的機會,可能會因此錯過。
新世代求職者更需深耕專業,培養軟實力
因求才市場競爭激烈,今年仍是換工作的好時機。尤其對於有經驗的人才來說,目前大部分的初步面談仍是採取線上面談,可以用開放的態度接觸新機會,能有所斬獲。
要因應大環境快速變動,求職者除了加強專業職能,更需要培養軟實力,例如具有國際化視野、異地工作的彈性,兼具自主管理、溝通與協作能力等,提升職場競爭力。對於年輕求職族群來說,工作選擇上除了以薪資高低評估外,建議多從產業的長期發展來看,能夠堅持在專業領域累積資歷,對長期職涯發展較佳。
以軟體市場為例,因大企業擴編團隊並非常態,軟體工程師求職時應把握機會,早期加入新的產品開發團隊,掌握未來成為新專案主管的機會。
國際人才流動,促成企業與人才雙贏
除了台灣求職者,也有不少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求職者想要來台灣發展,包括印度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等。在疫情過後,也有不少過去或許沒有意願外派東南亞的台灣人才,開始願意派駐海外工作。同時藝珂也觀察到,有企業開始在找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印尼的人才,主要是過去二十年外派的台幹即將退休,需要有接班人接手。
產業關鍵趨勢
財會金融:
由於四、五月疫情爆發,加上不少外商企業之獎金發放遞延到Q2,所以今年Q2 中高階人力市場並未大幅回升,目前傳統財會職缺(IPO、餐飲、零售)受疫情營收下滑影響,招募放緩或暫停,企業也擔心通膨、利率調幅等因素,對人力需求才保守觀望。人力需求來自製造、半導體、軟體,、新興科技與數位相關產業。預計在 Q3疫情緩和後,市場營收回穩,人力招募需求將會陸續出籠。
受疫情升溫影響,許多台灣金融企業 Q2 招募亦被拖延,但也預估Q3開始,會重回歸正常,並釋出新一波的職位。目前除了傳統主要核心業務需求,其他需求來自數位相關需求及新興科技應用的職缺。
行政與人力資源管理:
疫情持續高低不下,但是國內的企業已經逐漸回復正常上班或是導入混合工作(Hybrid Work)新模式,後勤人資行政人員的工作生活回復正常,但是相對迎來的缺工的人才招募挑戰。
物業管理及跨領域的人資系統導入專才市場需求飆高,另外負責教育訓練與遠端績效管理課程的人力缺口也越來越高,這都是2022 上半年的趨勢。
許多台商企業因為內部人才轉型步調較慢,所以在這波人才搶奪賽中應變能力不足,,較熟悉數位工具應用的30 歲以上員工大量出走。
法務:
整體法務/法遵人才整體需求仍高,其中電子商務(電子支付、票券)、新型金融科技如區塊鏈的需求明顯增加。加上許多企業正走向數位轉型,熟稔科技法規、跨國金流、個資保護、海外法令研究的人才需求增加。
企業法律人才市場的競爭則變多,除了許多留學生在完成LLM(國外法學碩士)後直接回台灣求職,在海外公司擔任中高階法律主管也考慮回台就業。
工作型態上,法務/法遵人才也開始傾向彈性工時,因此合約制、自行執業都是選項,一些公司也提供疫情後部份在家辦公的工作模式。
上半年因為熱錢回歸台灣所以法遵反洗錢的需求增加。另外科技製造業也開始搶奪風險管控及法遵人才。
業務行銷:
受到疫情影響,企業不能到世界各地實際參展,因此數位行銷(Digital Marketing)的需求也隨之上升。至於業務職缺來說,企業對業務(Sales and Key Account Management)的需求趨緩。
零售:
電子商務在宅經濟的帶動下已成為生活新常態的一部分,即使疫情趨緩、防疫鬆綁,在未來仍是零售業成長主力。這也使得實體通路更積極投入數位轉型、拓展線上通路,需要系統、技術等相關人力協助。
就台灣北、中、南地區來看,零售業人力需求普遍皆有,預期第三季需求仍持續。南部的零售業採取調高薪資的方式,希望能吸引到中部的人才。
旅宿餐飲業:
總體來說,因第二季台灣疫情嚴峻,餐飲服務業、旅宿業較低迷,人力需求停滯。但隨著邊境開放政策實行,預計第三季整體產業需求會隨之提升,旅遊業可望在第三季轉為好轉趨勢。
採購物流:
疫情帶動消費模式的改變,實體店面消費型態漸漸轉為更便捷、免接觸式的電商服務。各大電商以及量販通路持續性拓展主倉以及各地區衛星倉、物流整合,除了建立自有車隊外、也積極與各大物流公司及外送平台有密切合作。
擁有良好的跨部門溝通技巧、訂單系統對接經驗、消費性產業的跨職能技巧以及整合性的管理能力,皆是公司招募的重點對象。
醫藥生技:
台灣醫療生技產業因為市場前景明朗,全球訂單也保持穩定,預計第三季,在國際業務市場開發的人才需求仍會持續增加。此外,印度藥廠蓬勃發展,加上有東南亞、東協十國等市場潛力,可以預期台灣生技產業在這些市場的正向成長,帶動相關人力需求,例如生產、行銷業務等。
至於在台灣的外商藥廠,從今年第一季起持續在精簡人力,預計會延續到今年年底。主要是疫情發生後,藥廠採用數位工具如 APP 取代業務人員親自拜訪,持續為醫生、護理人員服務、提供藥物資訊等。
醫療器材業則沒有明顯的人力需求變動;生技產業所需的臨床試驗、法規人才仍持續招募中。
傳產製造:
因國際疫情趨緩、各國解封,戶外活動增加,自行車國際需求仍持續,帶動相關供應商如零件、電動腳踏車電池等需求,使得自行車相關製造產業仍有人力需求。反倒是因疫情帶動家用健身器材需求,近來則因國際疫情趨緩,家用健身器材需求減少,連帶相關製造商人力需求減少。
就地區而言,中部因風力發電基礎建設陸續完成後,目前人力需求以組裝、維運等相關人才為主。
不過,對於製造業來說,因為疫情影響,台灣外籍勞工的引入仍受限制,一線生產人力缺工情況仍持續。
科技製造:
上半年工程與科技業受到大型外商公司增員的影響,如Google、Intel、Meta、AMD、Amazon 任用許多台灣人才,使得整體薪資大幅提昇,連帶相關產業願意加碼任用。約有三成的人才,也將跳槽當作加薪的跳板。預計下半年受到美國升息、烏俄戰爭及中國供應鏈斷鏈的影響,缺料問題仍在,企業任用的速度會趨緩、走走停停。但維持不變的是,台灣在全世界電子產業中,為關鍵零組件(半導體、晶圓製造、面板等)的重要供應者,企業仍持續擴編研發團隊,尤其對於晶片研發(SoC / IC Designer)、晶圓製造、設備、韌體及硬體開發相關人才需求熱度不變。
此外,疫情及戰爭等影響造成供應鏈斷料或是運輸成本上漲,使得企業重視供應鏈管理,影響職缺如Sourcing and Procurement(採購)、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(供應商品質管理)、Contract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(外包商管理)、Material Planning (物料管理)、Manufacturing Project Management(製造專案管理)。疫情帶來的危機,也同是轉機。疫情前,在台外商會從總公司派駐技術人員來台的方式,作技術傳承與教育訓練。然而疫情下的這兩、三年,實體商務往來受限,總公司直接派員來台的方式已逐漸被取代,改以在台灣、有相關技術經驗的人才作為培訓種子,直接將技術傳承給新人,帶動了技術支援相關的工程師需求。
隨著半導體廠房在各地建立,科技製造業的人才需求板塊也隨建廠需求而變化,包括建廠工程所需的機電規劃、土木規劃人才需求,氣體、設備、材料供應商的人才需求,到製程工程、工安人才等,預計人才需求仍會持續增加。也因為疫情,讓自動化設備需求增加,帶動半導體前端的製造業 ─ 電力機械等相關產業人力需求,以及自動化設備維修人才。以半導體產業集中的新竹為例,需要的人才多為生產製造、製程、設備及研發,預期第三季需求仍會持續增加。就台灣各地區的科技製造人才需求來說,南部半導體製造設備等廠商為吸引人才,不僅在短時間內調升薪資水準,更直接提供交通車、高鐵車資補貼等福利,以吸引中部人才。
資訊科技:
幣圈相關公司受到前陣子Luna、UST脫鉤的事件影響,部份幣圈公司招募趨向保守,不過,虛擬貨幣只是區塊鏈的應用之一,其他區塊鏈應用的公司無顯著受到影響,預期下半年區塊鏈產業熱度依然存在。雖然部分虛擬貨幣在近期大環境下有劇烈變動,多少影響求職者的信心,建議對區塊鏈產業有興趣的求職者,可選擇加入已有穩定商業模式的公司。
就軟體人才需求來說,不僅是軟體產業需求高,有鑒於各行各業都需要軟體應用,例如應用 AI 技術開發健身器材產品等,讓軟體設計工程師、韌體設計工程師等職缺增加。宅經濟帶動遊戲產業成長,因此在遊戲企劃、設計、後端維運人力等人才需求成長。
此外,越來越多企業採取混合式工作型態或全遠端工作模式,軟體人力需求不再只集中在北部地區,開始在中部、南部尋找人才、成立團隊。同時,海外軟體公司看中台灣相對穩定的環境、鄰近日本客戶等優勢,會選擇來台設置研發中心,在成本考量上,設置地點也不限於北部,也會選擇落腳中、南部,增加當地軟體人才需求。
如想要閱讀英文版本的 Job Market Report,請至 :